盘龙以及牧羊地区对河生态护清源
[导读]:新闻速读深入推进两岸拆临拆违拆迁;实施沿岸禁养,杜绝面源污染;扎实推进沿岸绿化、生态修复、恢复湿地,做到“三化”:河床湿地化、河坎生态化、两岸景观化;营造水生动植物多样性生存空间,增强河道自净能力……通过全面治理,如今,作为松华坝水库主要入库河道的牧羊河两岸树木郁郁葱葱,水清见底,确保着饮用水源的安全,更扮靓着昆明家园。 水清岸绿 水环境质量大提升 牧羊河是松华坝水库重要水源河道,因曾是天然放牧场所而得名,河流起于阿子营镇黄龙潭水库,终点入松华坝水库,全长54公里,顺流经过阿子营
新闻速读 深入推进两岸拆临拆违拆迁;实施沿岸禁养,杜绝面源污染;扎实推进沿岸绿化、生态修复、恢复湿地,做到“三化”:河床湿地化、河坎生态化、两岸景观化;营造水生动植物多样性生存空间,增强河道自净能力……通过全面治理,如今,作为松华坝水库主要入库河道的牧羊河两岸树木郁郁葱葱,水清见底,确保着饮用水源的安全,更扮靓着昆明家园。
水清岸绿
水环境质量大提升
牧羊河是松华坝水库重要水源河道,因曾是天然放牧场所而得名,河流起于阿子营镇黄龙潭水库,终点入松华坝水库,全长54公里,顺流经过阿子营镇、滇源镇、松华街道办事处,有鼠街河、铁冲河、石房子河3条支流,每年向松华坝水库注入水量约1.17—1.31亿立方米。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是昆明市最主要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之一,也是滇池重要水源地。由此,在入滇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牧羊河更多了一层重要意义。
2007年8月,一位参加环保志愿教育活动的高中生,在自己的实地调查报告《一次下乡的启示 ——关于农村环境教育的思考》里这样写到:“正值昆明的多雨季节,牧羊河涨水了,水色是金黄的,和周围的青山有些不相衬。上山种地,肥料难寻,于是农民们便铲草皮作肥料,隐藏在青山下的表土已被严重破坏。垃圾围村、畜禽粪尿乱堆乱放、水土流失、土壤污染、耕地质量下降,水不再绿,‘青龙\’一晃变‘金龙\’。”
而近3年后的今天,河道两岸,绿树成荫,不时可见从水中扑腾而起的白鹭。炎炎6月,走进冷水河畔进入水源区,一股湿润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昔日河堤沿岸的农田已变成大片连绵不断的树林。两岸不再放农灌水,不再种植大春作物,鱼塘收租、大棚被拆除,鸟儿在零星散落的湿地中栖息。隔不了多远,河堤两岸的永久性生态防护林中可以看到农民戴着草帽、顶着太阳在忙碌地劳动着,有的在修剪树枝,有的拖着皮管为树林浇水,做着养护。
这一切都得益于辖区属地不遗余力的大力整治。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松华坝水库保护条例》及入滇河道整治“158”工程和“四全”工作要求,盘龙区全面开展牧羊河综合整治,加大对河道两岸拆临拆违、堵口截污和生态绿化力度,进一步提升了牧羊河水环境质量。
严格控制
竭力查堵污染源
盘龙区按照四全措施的总体要求,对牧羊河进行了综合整治。严格控制生活污水进入河道,对牧羊河79个排水口和3条支流37个排水口进行治理,完成封堵污水口47个。对部分排洪口进行疏通,修建拦沙坝,减少进入河道的泥沙。
由滇投公司注入资金2662万元,建成滇源镇、阿子营镇两个集镇污水处理厂。阿子营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庭院污水处理收集管网12.2公里,日处理污水500吨;滇源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达1000吨。
同时,投入512万元,建成牧羊河两侧竹园村、土坝等19个分散村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在滇源镇金钟村委会的金钟、中和村民小组及迤者村委会的小村、大村、小石坝村民小组实施环村截污工程,共开挖截污沟1300余米,建净化池5座,栽植柳树、芦苇等。
根据《2010年滇池流域农田径流减污控污工程推广植保综合防治技术(ipm)实施方案》,盘龙区计划在阿子营镇建设农药残留植保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区3000亩,培养农民专家,引导水源区农民使用良种良法,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目前已经完成河道两岸200米范围内规模养殖户搬迁或关闭工作,并进行跟踪巡查,防止回潮。建成建筑面积达2919.5平方米的阿子营三社、牧羊石槽两个标准化养殖小区,饲养猪499头、牛123头,采用无污染发酵床技术,做到污染零排放。
退耕种树
生态林筑牢减污屏障
因为身处昆明市最主要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滇池重要水源地,在入滇河道水环境治理中,修复生态是牧羊河整治中的重要特色内容。
减少面源污染,关键是调整结构。种蔬菜、花卉,氮、磷排放都很高,对水体污染严重,所以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果还是单一地发展传统农业,种蔬菜、农作物和花卉,对滇池的污染非常严重,必须逐步“农改林”。根据有关规划,在整个水源区内,包括松华坝水库两条水源河流——冷水河和牧羊河两岸将逐步灭花减菜,退耕种树,建设永久性生态林和湿地及苗木基地。
截至目前,牧羊河沿岸共租用土地31000亩实施生态林带建设。滇源镇已经完成2601.5亩生态林建设。阿子营镇完成一、二、三期共15136亩农改林退耕土地租用,完成永久生态林建设4894.99亩,种植苗木362229株;四期农改林完成鼠街河、铁冲河、石房子河3条支流土地收租12170亩,拆除花卉大棚2500亩,按照沿河50米内建设永久性生态林,50米外种植经济林的要求,完成生态林建设850亩、经济林4800亩。松华街道拆除大棚43亩,建设牧羊河两岸生态林带1092.96亩。
在拆除沿河建筑物、大棚后形成的空地及沿岸河堤进行查缺补绿,完成牧羊河及支流沟渠绿化61公里,植树27340株,建成“河长林”8亩。完成河道及水源点面山“五采区”植被恢复植树8320株,实施退耕还林2500亩、天保工程5000亩。实施牧羊河及3条支流两岸防护林建设,投入120万元,建成112亩的阿子营滨河公园。
这些生态林在牧羊河两岸100米范围内形成一道生态屏障,极大地减轻了水源地的农业面源污染。
湿地净化
村庄污水全面截流
牧羊河已建成阿子营铁冲、马军、高仓3个面积达1448亩的生态湿地。湿地使河道上游居民生产、生活废水得到净化,有效削减了周边农田面源污染,大大削减化学需氧量。
高仓至马军生态湿地位于阿子营乡侯家营村委会和马军村委会之间的牧羊河两岸,工程沿河长2000m,面积1148.3亩。湿地里的芦苇、茭草已有一人多高;婀娜的柳树已发出嫩绿的新枝;低矮的水葱、旱伞竹郁郁葱葱……微风吹来,水生植物“沙沙”作响,被惊起的水鸟鸣叫着飞出草丛,清可见底的水里可以看到鱼儿游来游去,20多年不见的白鹭也飞来了。
生态湿地的建设工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辅助为辅的原则,建有沉沙池、导流埂、布水堰、溢流口、机械闸和管护用房等,种植生态林带植物15种47452株、水生植物13种148亩,湿地的建设,改善了河岸的景观效果,拦截和去除了大量的上游污染物直接进入河道,运行后的水质检测报告显示,对总氮、总磷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8.77%、66.67%和11.1%,随着植物逐步生长,效果会更好。
从上游村庄流进湿地的水是浑浊的,这些浑水在湿地里循环停留生态净化后,变成了清水,从湿地漫出来的清水流进旁边的铁冲河,再流向牧羊河,最终进入松华坝。“今年天干,村里断水的时候,大家都是到湿地出口处挑水来吃呢。”住在附近的李大爷说。
小湿地处理过的水进入中湿地,中湿地处理过的水再进入大湿地,大湿地之后还有一个中湿地“兜底”,它们将辖区内的村庄生活污水全面截流收集处理。
据盘龙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承担的水源区28项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主要分布在滇源镇和阿子营,目前项目已提前完成。村庄污水进湿地的治污方法成本低、程序简易,经过实践证明,湿地对村庄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较好。
全面整治
今年10月底前完成
6月下发的《盘龙区牧羊河、冷水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滇池入湖河道综合整治“158”工程及“四全”工作总体要求,今年继续实施并完成牧羊河、冷水河全线堵口查污、清淤、保洁及绿化工作,全面整治工作在2010年10月底前完成。
具体措施包括:继续推进沿河截污,加强排查,督促沿岸企事业单位完成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实施河道两侧生态湿地和“农改林”、永久林的建设;巩固禁养成果,实施河岸线外延200米范围内畜禽禁养零申报工作;推进河道两岸临违建筑的拆除,完成对牧羊河100米范围内、支流50米范围内临违建筑的拆除。
“治理是改善河道环境的必由之路,而对于河道来说,维护则显得更为重要。”盘龙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河道清淤保障及日常保洁工作将进一步加强,认真开展河面及河堤100米保护范围内的日常保洁管理工作,实施河道垃圾定点堆放、及时清运,确保河面无漂浮垃圾、河底无淤积、河岸无垃圾杂物。同时,组织村委会、青年团员、民兵、镇级机关站所职工及河道保洁员每季度开展一次义务清淤活动。
盘龙以及牧羊地区对河生态护清源厂家优势特点

盘龙以及牧羊地区对河生态护清源相关信息
- 通过增加水池溶解氧量,相对来说就可以降低水池换水率
- 中国污水综合排放国家标准
- 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污水排放标准
- 环保专用实验室需要的仪器仪表
- 超声波液(物)位仪的特点
- PH值大小对人体健康有那些影响
- PH值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对比分析说明(三)
- 超声波物位计的各种安装方法图及液位计使用注意事项
- 关于电磁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 PH值、溶解氧、COD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 酸味东西的都是酸性的吗?
- PH值多少对皮肤什么影响
- 什么是COD的,COD测定仪的技术参数
- 怎么通过化学反应能量转成为电能
- 电泳涂料常规参数介绍以及检测电泳涂料方法
- 氨氮测定仪的应用范围
- 水中的氨氮的测量方法
- 5B-3B型COD测定仪
- 怎么优化变频调速给水的水泵组合
- 微生物去除铬污染研究取得新突破